2015-12-25 11:19:12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://ln.huatu.com/wenda/ 文章来源:荆楚网
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:公共场所随地吐痰脏了谁?
沈阳人事考试网(http://sy.huatu.com)精心为您收集公务员考试相关资讯和备考资料。关注辽宁华图官方微信(syhuatu),@辽宁华图精准接收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网最新资讯。 联系电话:024-22707277
12月24日早晨,我在看完中央电视台“2016春运人数可能达到29亿人次以上”的报道,再去浏览东湖评论网页时,发现一则微评话题“地铁吐痰引发的‘网络暴力’该休否”,于是引发了自己不少的感慨。至于“人肉搜索,擅自公布他的个人信息,这样做是否合适”,本文暂且不论,那是下篇文字的话题,在此仅仅谈论一下“始作俑者”的随地吐痰。
报载中央文明办、国家旅游局曾向社会公开征集“中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表现”和“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建议”。仓禀实而知礼节,文明程度的提高离不开经济的发展。可是30多年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,并没有带来文明素质的同步提高。一些媒体把大声喧哗、随地吐痰、乱扔杂物、排队加塞、乱刻乱画、衣冠不整等归纳为国内游客的“通病”。美国媒体认为,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针对出国人员的文明行为准则,这种做法相当罕见。英国《泰晤士报》曾以“中国人不要吐痰、喧哗、抽烟和蹲着”为题发表文章,进行指责。
据悉,中国公民出境游十大陋习榜公布,其中第一条就是“随处抛丢垃圾、废弃物,随地吐痰、擤鼻涕、吐口香糖,上厕所不冲水,不讲卫生留脏迹”。周星驰的电影《少林足球》中就有这样一个镜头:穷困潦倒的吴孟达内急之下,随便找了个小胡同便松开裤子。正当他酣畅淋漓之际,旁边一个妇女走过瞅了个正着。只要稍微留意,在生活当中就可以看到好多场所其实都印着斑斑痰迹和尿痕。中国有个特色,就是很多冷僻之处的墙上一般都会贴上“不可随处小便”之类的条幅,有些警示标语简直就是恶毒的漫骂,让人羞于出口。但是,很少有人看到“不可随处吐痰”的温馨提示。可见人们对于“随处吐痰”之类恶习并非深恶痛绝。有人为那些不文明的行为编了顺口溜:只要不乱看,处处能方便。只要不害臊,处处能撒尿。只要不寒碜,处处能吐痰......
世界旅游组织预测,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。随着中国公民旅游人数的迅速增长,一些公民在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,影响了中国“礼仪之邦”的形象。中国游客在出国游中 的公共场合大声喧哗、不守秩序不排队、不良的卫生习惯等三大陋习,正使国外一些高端酒店把中国团队列入不受欢迎的游客。公共场所随地吐痰,这种陋习早已成为众矢之的。无论在全球,还是中国本土的旅游景区,诸如“请不要随地吐痰”、“请不要大声喧哗”的警示标语都用中文书写。因为,绝大多数外国人都不会这样做。
那些从未来过中国的美国人第一次看到北京时都会大吃一惊,因为中国人爱在街上随地吐痰。有的学者认为,“随地吐痰实际上是一种病,是生长在国民性深处的一个痼疾”,“国民性深处的这个痼疾,实际上具有对公共意识的腐蚀力,其中照出一个不合格的公民形象”,可谓一针见血。如果从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批判那时国民“随地吐痰,任意放屁”的话,到现在算来,在中国这种陋习至少也有百年历史。
东湖社区报道,今年10月17日,有网友报料称,上海地铁8号线上一名戴眼镜的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,在被乘客指责后,不但不知悔改,还不断用污言秽语咒骂其他乘客,并不顾及坐在他身边的老人和小孩。该男子的言行激起众怒,最终被一名壮汉出手教训。我们一直倡导爱卫生、讲文明,公共场所大都贴有请勿随地吐痰的警示,可是为何这一行为却又屡禁不止呢?
看来,随地吐痰的确是个痼疾,是个顽症,不下猛药,不用“中西”结合的疗法,难以奏效。为了根治这一陋习,北京、上海、石家庄等大中城市,实行了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重罚规定。武汉市政府也出台了一个试行规定,随地吐痰罚款最低标准已由过去的5元,提高到20元。城管人员发现有人随地吐一口痰,不仅让吐痰者自己清理干净,还要处以罚款,真个让他脸红心疼!
古人说:“人之所以为贵者,以其有信有礼;国之所以能强者,以其有信有义。”礼,表现在人的行为举止上。不注意行为举止的人,要付出多少代价呢?一家输液管厂的厂长,与美方代表经过几天艰难的谈判,终于达成协议,次日将正式签订合资生产一次性输液管的合同。厂长邀请美方代表约瑟参观车间。走在整洁宽敞、设备先进的车间,约瑟对合作前景非常乐观。忽然,厂长急步走到墙角,吐了一口痰,然后用鞋底擦了一下。见此情景,约瑟转身就走,最终合同没有签成。
中国,作为一个文明古国,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不管朝代如何更替,礼仪教育始终占据着突出和重要的位置。孔子说:“不学礼,无以立。”荀子更是把礼仪提高到了事关国家安宁的高度,他说:“人无礼则不生,事无礼则不成,国无礼则不宁。”历朝历代围绕礼仪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,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庞大的理论体系。可惜的是,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,文明礼仪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光大,相反,甚至出现了全社会的礼仪失范,道德水准大幅度下降。“礼仪之邦”都吐不好一口痰,在某种程度上说,是我们长期缺失礼仪教育收获的一枚苦果。
一种陋习的形成,具有多种因素。破除,同样必须施以综合治理。如果我们一味光讲国人素质低下,混沌未开,没文化,少品位,只为自己,不顾他人,恐怕是难以达到根除目的。就拿吐痰来讲,不管何人,公共场所吐痰毫无疑问都是违背社会公德,不仅侵害他人,而且是对自我人格的一种贬损,理应受到批评乃至处罚。然而,我们不能只是批评、罚款了事,而应深究一下造成吐痰的多个方面原因,予以综合治理,方能见到成效。
比如,我们国家的内陆城市,缺少树木,川流不息的汽车排出的烟尘废气,形成浓重难散的雾霾。再之,冬春两季干燥少雨,大量微尘飘浮在空间,被人呼入肺中,必然生痰。树木,城市最好的“除尘器”。据说,在欧美的发达国家街道上走一遭,皮鞋几乎不见尘土。原因之一就是人家的城市当中遍布树木、草地,多种树,遍植草,这种百利而无一害的善事,我们何乐不为?此乃其一。
比如,烟草行业一方面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,一方面有害人们的身体健康,这对矛盾由来已久,恐怕还将持续下去。抽烟、咳痰有着正比关系。我们应该为了全民的身体健康,舍利取义,广泛宣传不要抽烟。此乃其二。比如,国人饮食用盐较多,缺少清淡,也是人们多痰的原因之一。良好的饮食文化不可忽视,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每餐必吃水果,比如苹果、香蕉、梨子等等,值得我们效尤。此乃其三。
记得SARS时期,政府部门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限制随地吐痰,但是为什么在那场令人恐惧的灾难高峰期过后,这个恶习又卷土重来呢?大概现在的流行疾病已与随地吐痰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,对此不知我们应该庆幸,还是应该悲哀。在一位阿拉伯作家写于九世纪中叶到十世纪初的《中国印度见闻录》一书中,有一条明白无误地写着:“中国人不讲卫生。”知耻近乎勇,很有见地,亦有分寸。
随地吐痰脏了什么?我以为是不仅脏了你我,更是脏了泱泱中华的脸面。知耻而不改,只能是“近乎”,知耻而改,方为真勇。随着中国公民出游人数的迅速增长,文明旅游将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。文明习惯的养成,决非一日之功。孔子说:“少成若天性,习贯如自然。”作为“礼仪之邦”的中国人,要吐好嘴里的那口痰,可能还须假以时日。有人写过《丑陋的中国人》一书,所有国人统统冠之“丑陋”固然不对,但是国人不拘小节的痼疾,确应革而除之。北京大学钮文异还为“随地吐痰”编过顺口溜:痰本肺之污,含菌带病毒;有痰要排除,不可随地吐;多种传染病,随痰会散布;结核与非典,染上受病苦;害人也害己,东亚称病夫;文明遭践踏,形象太耻辱......
(编辑:admin)贴心微信客服
贴心QQ客服